《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编码:18000010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环境学导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等。为专业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基础,并为今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工作、研究提供初步能力。
本课程主要以“煤烟型”大气污染物为主要内容,讲述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及扩散,系统研究不同气象条件污染物扩散浓度估算模式。进而掌握大气污染物(粉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的控制理论基础和控制技术及相关的设计计算。掌握如何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净化方法与净化装置。
二、基本要求
了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大气综合防治。深入了解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掌握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了解大气的运动和风。掌握大气圈结构。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掌握高斯扩散模式、污染物浓度的估算。重点掌握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烟囱高度的设计。了解颗粒的粒径分布。掌握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和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掌握常用除尘器的除尘原理。了解除尘器的设计计算和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掌握气体净化的基本原理。了解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计算。掌握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的常用技术与方法。了解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掌握烟气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了解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全球大气污染问题与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本课程的内容、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本章内容:燃料的性质;燃料燃烧过程;烟气体积及其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
本章要求:了解燃料的性质和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掌握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了解燃烧过程硫氧化物、颗粒污染物的形成。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本章内容: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的运动和风。
本章要求:了解大气圈的垂直结构;掌握对流层的特点,气温的垂直变化与大气稳定度;了解逆温、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本章内容: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高斯扩散模式;污染物浓度的估算;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烟囱高度的设计;厂址原则。
本章要求: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掌握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掌握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掌握封闭性和熏烟型扩散模式;了解烟囱高度的计算和厂址选择。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本章内容: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本章要求:了解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的表示方法;掌握粉尘的物理性质的应用;重点掌握净化装置性能的表示方法和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掌握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本章内容: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本章要求:掌握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重点掌握重力沉降室和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掌握电晕放电机理及粒子荷电机理;掌握电晕电极和收尘集的性能要求;掌握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和清灰。了解常用除尘器的设计计算;了解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本章内容: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本章要求:了解吸收原理;掌握吸收原理和吸收系数;掌握吸收设备;掌握吸附原理和吸附剂;了解吸附工艺和设备计算;掌握催化原理和催化剂;了解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计算。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本章内容:硫循环与硫排放;燃烧前燃料脱硫;流化床燃烧脱硫;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本章要求:了解硫循环与硫排放;了解煤炭的固态加工和转化;掌握流化床燃烧脱硫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方法;掌握石灰石/石灰法、氨法和半干法的脱硫原理和工艺;了解烟气脱硫技术的综合比较。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本章内容: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术。
本章要求:了解燃烧过程形成的三类氮氧化物;掌握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的原理;掌握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的原理;了解低氧燃烧技术和低氮燃烧技术;了解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四、课程习题的要求
主讲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留课后习题或讨论内容,作业要求按时完成,每个学期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察内容。
五、课程授课环节及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
授课 |
习题课 |
合计 |
第一章 概述 |
2 |
|
2 |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
4 |
2 |
6 |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
2 |
|
2 |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
4 |
2 |
6 |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
6 |
2 |
8 |
第六章 除尘装置 |
8 |
2 |
10 |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
4 |
|
4 |
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
6 |
|
6 |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
4 |
|
4 |
共 计 |
40 |
8 |
48 |
六、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分三部分:平时,小组报告,期末闭卷考试。平时考核合格允许参加期末考试。平时考核不合格,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期末闭卷考试由题库抽题形成试卷。
成绩:平时考核20%+期末考试80%。
七、教学大纲使用说明
理论教学与习题课采用多媒体授课。
八、课程主要参考书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度教育出版社,郝吉明等编
2.《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宋文彪主编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蒲恩奇主编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郭静 阮宜纶主编
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吴宗标主编
制定人:单凤君
审定人:贾兰
批准人:张震斌
二○一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