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辽宁工业大学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教学实践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教授博士风采
硕士生导师
教学团队
科研平台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学科布局
培养计划
本科生教育
专业介绍
专业就业情况
研究生教育
硕士点简介
硕士生导师
留学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理论教学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组成
教学成果
实践教学
实验室建设
实践基地
创新团队
工会组织机构
党组织机构
工会活动
党建活动
光荣榜
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会组织机构
考研光荣榜
集体荣誉
先进个人
大学生活动
教学实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教授博士风采
    • 硕士生导师
    • 教学团队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学科布局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留学生教育
  • 教育实践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党建工作
    • 工会组织机构
    • 党组织机构
    • 工会活动
    • 党建活动
  • 学生工作
    • 学生管理制度
    • 学生会组织机构
    • 考研光荣榜
    • 集体荣誉
    • 先进个人
    • 大学生活动

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教学 >> 教学大纲 >> 正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编码:18000010

学   时:48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环境学导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等。为专业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基础,并为今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工作、研究提供初步能力。

本课程主要以“煤烟型”大气污染物为主要内容,讲述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及扩散,系统研究不同气象条件污染物扩散浓度估算模式。进而掌握大气污染物(粉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的控制理论基础和控制技术及相关的设计计算。掌握如何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净化方法与净化装置。

二、基本要求

了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大气综合防治。深入了解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掌握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了解大气的运动和风。掌握大气圈结构。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掌握高斯扩散模式、污染物浓度的估算。重点掌握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烟囱高度的设计。了解颗粒的粒径分布。掌握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和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掌握常用除尘器的除尘原理。了解除尘器的设计计算和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掌握气体净化的基本原理。了解气体净化装置的设计计算。掌握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的常用技术与方法。了解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掌握烟气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了解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全球大气污染问题与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本课程的内容、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本章内容:燃料的性质;燃料燃烧过程;烟气体积及其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

本章要求:了解燃料的性质和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掌握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了解燃烧过程硫氧化物、颗粒污染物的形成。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本章内容: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的运动和风。

本章要求:了解大气圈的垂直结构;掌握对流层的特点,气温的垂直变化与大气稳定度;了解逆温、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本章内容: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高斯扩散模式;污染物浓度的估算;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烟囱高度的设计;厂址原则。

本章要求: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掌握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掌握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掌握封闭性和熏烟型扩散模式;了解烟囱高度的计算和厂址选择。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本章内容: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本章要求:了解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的表示方法;掌握粉尘的物理性质的应用;重点掌握净化装置性能的表示方法和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掌握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本章内容: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本章要求:掌握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重点掌握重力沉降室和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掌握电晕放电机理及粒子荷电机理;掌握电晕电极和收尘集的性能要求;掌握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和清灰。了解常用除尘器的设计计算;了解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本章内容: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本章要求:了解吸收原理;掌握吸收原理和吸收系数;掌握吸收设备;掌握吸附原理和吸附剂;了解吸附工艺和设备计算;掌握催化原理和催化剂;了解催化反应器的设计与计算。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本章内容:硫循环与硫排放;燃烧前燃料脱硫;流化床燃烧脱硫;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本章要求:了解硫循环与硫排放;了解煤炭的固态加工和转化;掌握流化床燃烧脱硫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方法;掌握石灰石/石灰法、氨法和半干法的脱硫原理和工艺;了解烟气脱硫技术的综合比较。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本章内容: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术。

本章要求:了解燃烧过程形成的三类氮氧化物;掌握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的原理;掌握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的原理;了解低氧燃烧技术和低氮燃烧技术;了解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四、课程习题的要求

主讲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留课后习题或讨论内容,作业要求按时完成,每个学期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察内容。

五、课程授课环节及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授课

习题课

合计

第一章 概述

2

 

2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4

2

6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2

 

2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4

2

6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6

2

8

第六章 除尘装置

8

2

10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4

 

4

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6

 

6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4

 

4

共  计

40

8

48

六、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分三部分:平时,小组报告,期末闭卷考试。平时考核合格允许参加期末考试。平时考核不合格,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期末闭卷考试由题库抽题形成试卷。

成绩:平时考核20%+期末考试80%。

七、教学大纲使用说明

理论教学与习题课采用多媒体授课。

八、课程主要参考书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度教育出版社,郝吉明等编

2.《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宋文彪主编

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蒲恩奇主编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郭静 阮宜纶主编

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吴宗标主编

制定人:单凤君

审定人:贾兰

批准人:张震斌

二○一七年七月

 

上一条:《化工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条:《化工流程模拟》课程教学大纲

Copyright@2008-2017  辽宁工业大学365bet亚洲版网址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 121001

院办:0416-4198019

招生就业处
教务处
研究生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